【百福庵】
百福庵遗址
百福庵遗址
【百福庵】 百福庵位于城阳区惜福镇铁骑山之阳,在院后村东,背山面涧,松竹环绕,环境清幽。该庵创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据传,二尼姑于初创时,居于萃元洞中,后建简陋房屋,内祀菩萨,奉佛教,取名百佛庵。清代初年,道士蒋清山由即墨马山平安殿迁来,将百佛庵扩建后,改奉道教,以祈迎百福而易名为百福庵,属马山龙门派,在崂山当地属外山派道观。此时庙已初具规模,山门东向,前后二院,前院建倒座殿,祀菩萨,中殿穿堂,祀三官,后院玉皇殿。二院各建两厢。殿堂、道舍皆木砖结构,殿堂均为硬山式建筑。玉皇殿高6米,重梁起架,前出檐,四棱石柱挺立,朱漆雀替。灰砖雕甍,高50厘米,镂空云龙戏珠,两端饰“螭吻”,檐角装饰“嘲风”,顶披小瓦,殿内梁架朱漆,颇为古雅。1933年曾重修,1942年侵华日军轰炸该庙,炸毁房舍9间,遂修复,共有房屋48间,占地面积3390平方米,建筑面积593平方米。1949年前有道士6人,土地300多亩。“文化大革命”中,庵内神像、供器、殿堂装饰被砸坏,门窗拆除,现仅剩断墙残垣。庵内有“萃元”、“娘娘”两洞,萃元洞顶筑小石塔一座,洞旁石罅中长有松树1株,虬枝四出,粗逾合抱,为数百年之物。
1984年崂山县人民政府将百福庵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