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 >古庙宇 >【太平宫】

【太平宫】

海上宫殿
龙涎泉

  【太平宫】 太平宫位于崂山东海岸仰口湾西侧上苑山南坡。据元代张起岩《聚仙宫碑》载,宫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之道场,因建成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故名“太平兴国院”,金代明昌年间(1190~1195年)更名为太平宫。金代明昌年间、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清代顺治十年(1653年)3次重修。清嘉庆年间(1796~1819年)香火最盛,当时有道士40余人,土地130多亩。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该宫仍有道士8人、杂工7人、土地70亩。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太平宫进行过修葺。“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市人民政府再次拨款对太平宫进行全面修整,除恢复其原有规模外,还增建了石阶游路。1992年6月1日,太平宫作为宗教场所正式对外开放。
  宫为“品”字形的二进院落,正殿建于后院,前院为东、西两配殿各3间。太平宫山门之迎面建一影壁,上书阴刻“海上宫殿”4字,传为清末书法家华世奎之手笔,影壁背面记载太平宫的兴衰沿革。前院分东、西两院,各建月洞门。东院建钟亭一座,内置铁钟一口,高1.4米,重343公斤,上镌楷书铭文“光绪十八年谷旦韩同茂号庙捐敬献”。此钟原在金口天后宫,因太平宫之钟已失,故由金口移至此处。西院建道舍客堂,有水井一眼,名“龙涎”。太平宫奉道教全真华山派。正殿祀妈祖,东、西配殿分祀关圣、真武。殿堂共9间,另有道舍、客堂、厨房8间,皆为硬山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宫周围多奇峰怪石,古木幽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很丰富,为游览胜地。
  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太平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