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 >馆藏文物 >【文物收集】

【文物收集】

  【文物收集】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财帛沟、城子等遗址进行盗掘,攫走了一些文物。1949年青岛解放前,崂山山区虽有少量文物出土,但都遭到破坏散失殆尽。青岛解放初期,于1951年9月成立了崂山郊区文物保护小组。1952年春在李家宅头村出土的黑陶,引起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对崂山地区的关注。1956年7月考古学家王献唐率领由省、市、县文物干部组成的发掘小组,在崂山西窑顶进行考古发掘,获得了一些出土文物。嗣后,崂山境内又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4处,但均未进行发掘。其他方面文物,如华严寺保存的《大藏经》、憨山书写条幅、于七画像及罕见珍品元人手抄本《册府元龟》,太清宫保存的《道藏》等,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市文化局抢先转移,而免遭焚烧,现存于青岛市博物馆。各庙宇原存之少量木雕神像、铜神像、字画、经卷等文物,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或散失。1980年春,在法海寺门前发现一批埋藏的残缺石造像,仅取出大小120余件,尚有大部仍埋于地下。1987年,崂山县文物管理所建立后,加强了文物收集和保管工作,馆藏文物逐年有所增加。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