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当季推荐 >中国西游第一人!法显与崂山的佛教之缘

中国西游第一人!法显与崂山的佛教之缘

崂山是一座自然、文化名山,佛道两家都曾来此,建宫筑寺传经布道,让崂山之名广为传播。

晋安帝义熙七年(411),高僧法显西行求法14年归来,携带大批梵本经、律、论和佛像,登陆崂山南岸的栲栳岛,成为崂山佛教文化历史中的璀璨一页。法显携归崂山的《大般泥洹经》和《摩诃僧袛律》,最早把佛性思想传入中国,使传统佛教教义焕然一新,作为佛性思想初入中国的第一圣地,崂山在中国宗教发展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图丨王华

法显西来与佛教传播崂山

中国僧人出国取经,始于三国时代,同时也有外国僧人来华传法,东来西徂,内外交汇,促进了这一时期中外佛教的交流互通。延至两晋,西行取经的中国僧人踪迹相接,推动了佛教译经事业的发展,而译经产生的版本增多,质量提高,涵盖面扩大,大、小乘俱全,进而加速了两晋高僧西行求法的进程。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高僧法显为填补“经法虽传,律藏未阐”的缺憾,决心西行求法。是年,法显偕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出发,涉流沙,越葱岭,历尽艰辛,途径30余国,用了六年时间方抵达中天竺(今印度)。在同时代的西行求法人中间,法显是走得最远的。法显到达印度后,朝拜佛教圣迹,学习梵文,抄写梵本佛经。在印度逗留六年之后,又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收集经文佛像,“更求得《弥沙塞律藏本》,得《长阿含》《杂阿含》,复得一部《杂藏》,此悉汉土所无者”。两年后即晋安帝义熙七年(411)8月,法显携带大批梵本经、律、论和佛像,搭乘商船从海路返国。因海上遇大风,经过90多天的漂流,到达耶婆提国(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一带)。5个月后,法显又随其他商船向广州进发。因商船迷航,在海上颠沛流离几个月后,终于登陆崂山南岸的栲栳岛。当时,不其城是长广郡的郡城,长广郡太守李嶷素来敬信佛法,闻讯后亲迎法显至不其城,将其安置在郡城边休养边整理经卷,讲解西行取经的盛况。后应兖青二州刺史刘道怜之邀,法显离不其城南下。

东晋义熙十年(414),法显在建康(今南京)完成《佛国记》一书。书中详细记载了法显一行登陆崂山的经历,随着《佛国记》的传播,将崂山之名播于海内外。法显登陆后在崂山地区的弘法活动,鲜有文字记载,但《佛国记》的有关文字却从侧面折射出当时崂山地区佛教的普及与兴盛:(登陆崂山南岸后)即乘小船,入浦觅人, 欲问其处。得两猎人,即将归,令法显译语问之。法显先安慰之,徐问:“汝是何人?”答曰:“我是佛弟子。”又问:“汝入山何所求?”其便诡言:“明当七月十五日,欲取桃腊佛。”…… 太守李嶷敬信佛法,闻有沙门持经像乘船汎海而归,即将人从至海边,迎接经像,归至郡治。

法显登陆崂山,首遇的两个猎人自称“佛弟子”,为七月十五的法事节日盂兰盆会 “取桃腊佛”而来,可见当时崂山民间礼佛之风尤盛。而长广郡太守笃信佛法,亲率随从人等至海边迎接经像,接法显归居不其城,官宦层的敬佛礼佛之风尤甚至此。

《佛国记》给佛缘崂山绘上了一层神秘、神圣的色彩,为法显登陆与佛缘崂山的时空交会产生某种因果渊源,进而使崂山佛教文化的历史积淀愈益丰厚,构成崂山多元文化的重要一脉。陆去海还,广游西土,留学天竺,历时十四载,携经东归者,法显为中国第一高僧。正如《佛国记》跋中所言:“于是感叹斯人,以为古今罕有。自大教东流,未有忘身求法者如显之比。”他取回的经文,经翻译“定出六部,凡六十三卷”,“垂百万余言”。法显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颗巨星,他的贡献是世界性的,随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发展与合作,愈加显示出他无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