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点数量:28
景点:九水游览图、太和观旧址、内三水、内四水、斩云峰和凤凰峡、双水石和象石、内五水、飞凤崖、内六水、锦帆嶂、天印石、马首是瞻、内七水、一步三回头、冷翠峡、大龙门和二龙门、月城和卧鱼峰、鱼鳞峡、内八水、金华谷、迎客僧和宰相石、内九水、九水十八潭、潮音瀑、蔚竹庵、凤凰崮。
象形石:狮身人面石
传说:悟空照镜
太和观旧址
太和观是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年)建造的,规模不大,原来供奉玉皇大帝;现在只有正房,还是原来的建筑,两边柱子上还留着一副对联:“龙扇初开,四大天兵分左右;珠帘才卷,二十八宿列东西。”
内三水
内三水的右边有块大石头,石头旁边有个圆形的小水池,一般不太容易引人注意,但它却有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摞儿石”。传说刚结婚的小两口,到这儿来拿一块小石头往小水池里扔一下,如果第一下正好扔准了,就会生个又白又胖的大儿子。内三水主要有大方泉、“悟空照镜”、鹰窠涧、“金龟望月”、 无隅潭和无极潭等旅游景点。
内四水
进入内四水,只见乔松满谷,流水淙淙,云雾缭绕,山峦时隐时现。
内四水主要有齐物泉、自取潭、俱化潭、中虚潭、斩云峰、凤凰峡、双水石和象石等景点。
进入内四水,迎面那座亭子叫“石门亭”。谈到“石门”,有人认为两边的山像一座大门,其实这是误解,真正的“石门”在南边山峰的半腰上,高12米,宽8米,这儿是看不见的。
斩云峰和凤凰峡
左边这座石峰叫“斩云峰”,石峰像一把尖刀直插天空,千万年来不知斩断了多少从这儿飞过的云彩,因此这个景点叫“仙刀斩云”。1980年夏天,在一次大雷雨中,这把“仙刀”遭到了雷击,上半截崩塌下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斩云峰旁边这个山谷称“凤凰峡”,远处的山峰叫“凤凰崮”,从蔚竹庵那边看栩栩如生。在此回头看“金龟望月”,却一下子变成了一只大公鸡,名字也变了,叫“金鸡报晓”。
双水石和象石
双水石,因有两股溪流从它两边流下来而得名。这块巨石本身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可是一到大雨之后,急流奔涌,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双水石后面的大石叫“象石”,就像一只大象低着头把鼻子插在水里,正在痛痛快快地喝着延年益寿的名泉圣水。
内五水
在内五水中主要有养生泉、有间潭、得鱼潭、飞凤崖等旅游景点。
飞凤崖
稍偏东有座山峰,叫做“飞凤崖”,夹在两座突出山峰的中间,活像一只凤凰,正展开翅膀,凌空欲飞。这处景观被称为“丹凤展翅”。
说起这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来,还有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哩!古代的崂山属即墨县管辖。传说很早以前,有个姑娘模样俊俏,心灵手巧,绣花的手艺远近闻名,绣花花香,绣鸟鸟飞。县官费尽心机想霸占她,可是派了三个媒婆都被撵了出来。于是县官想出了一条毒计 ,限她三天之内绣出一件皇上穿的龙袍,上面要有“二龙戏珠”,珠要会滚,龙要会飞。绣成了,他可以向朝廷进贡,升官发财;绣不成,就要派兵抢人。
姑娘只用了两天就绣成了。县官刚把龙袍抖开,两条金龙便张牙舞爪扑了上来,一下就把他的胸膛抓开,掏出了他的黑心,驾着云彩飞走了。皇上听说这件事后,勃然大怒,派兵包围了姑娘的家。这时候,姑娘正在绣一只凤凰,还剩下一只翅膀上的三根翎毛没绣完,忽然听见门口人喊马叫,大吃一惊,绣花绷子掉到地下摔散了。转眼间,绣锦上的凤凰驮起姑娘就从窗口飞上了天空,因为有只翅膀没绣完,所以飞着飞着力气不够用了,只好在这儿落了下来 ,变成了这座“飞凤崖”。
内六水
内六水主要有坐忘泉、得意潭、无己潭、锦帆嶂、天印石等旅游景点。
锦帆嶂
锦帆嶂是一个巨大的峭壁,与周围的石壁相比它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它具有横竖相间的纹理,另一个是它的颜色呈金黄色,整个峭壁看上去像船上高高挂起的一面风帆,因此也被称为“锦帆溢彩”。再向前走不远,这块突出的大岩石上遍布横纹,一层层迭在一起,所以被称为“千层岩”。远古时代,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地壳发生了剧烈变动,才形成了这样一座雄伟秀丽的仙山。
天印石
继续前行,那高高竖在半山腰上的石头称“天印石”,据说是玉皇大帝大驾光临北九水时,贪看山光水色,竟把随身携带的天宫玉印丢在这里了。
马首是瞻
再回过头看,玉皇大帝的“天印”又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马头!
传说当年薛仁贵征东,率领大军经过崂山,因为贪看美景,走迷了路,非常着急,只好骑着马爬上山头,向远处瞭望,才找到了出山的道路。三军将士高兴得齐声大喊 :“唯薛将军马首是瞻!”那喊声山鸣谷应,那匹战马也因得意忘形,竟变成了石马。因此,这处景观称“马首是瞻”。
内七水
内七水中主要包括逍遥泉、餐霞潭、冷翠峡、大龙门、二龙门、月城、卧鱼锋、鱼鳞峡和饮露潭等旅游景点。
一步三回头
“一步三回头”实际上是一座又高又陡的大石壁,感觉简直像要倒下来一样!1957年,朱德总司令和罗瑞卿部长经过这里的时候,赞叹说:“好象要压下来喽!”走出十几步以后,还不断回头仰望这座好象斧子劈过的峭壁,并给它起了个有趣的名字“一步三回头”。
这里刻有“连云崖”三个大字,是这座峭壁的原名。远远望去,这个峭壁的确有点插天连云的感觉。
冷翠峡
南边这条峡谷叫“冷翠峡”,也叫“冷翠谷”。峡谷向南延伸得很远。多水季节,水从峡谷里流出来。因这里又是风口,山水奔腾,被风吹成水雾,所以也 称“清风洒翠”。
大龙门和二龙门
大龙门是内七水沿岸两边突出的岩石断崖所形成的一座“门”,往前走几步,一拐弯儿,还有一座“门”,叫“二龙门”。
月城和卧鱼峰
大龙门和二龙门之间,可见一巨石,上刻有两个篆字,为“月城”。有人说,因为这里四周山高,抬头看天,只剩下个圆圈,像个月亮,所以得名。
其实这个大石崮称“弓山”,水潭名“月池”,两个“龙门”中间像一座城。当年著名道士张三丰走到这里赞叹说:“山如弓,水如月,二龙守城不可越。”所以后人就称其为“月城”了。
回头远望,可以看到的山峰像一条大鱼,鱼头鱼尾高高翘起,名“卧鱼峰”。据说那是西边深山里一个大水潭里的鲤鱼精。俗话说“鲤鱼跳龙门”,跳过龙门的鲤鱼就变成龙了。那鲤鱼精也想跳过这里的“龙门”,变成神龙,可惜跳起来后又跌下来,只好卧在那里永远供人欣赏了。
鱼鳞峡
鱼鳞峡因峡谷的石壁层层像鱼鳞而得名。也有人说因河谷里的卵石依次排列像鱼鳞,也有人说因流水受卵石阻碍而流出的鱼鳞般的水纹。
前面不远处的潮音瀑也被称为“鱼鳞瀑”。
内八水
内八水中主要有安期泉、金华谷、清心潭等旅游景点。
金华谷
“金华谷”的得名,源自每到深秋,山谷中的树叶被霜一打,黄的金黄,红的火红,形成“山间老树张金伞”,“霜叶红于二月花”,“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美妙景象。
因为山谷较深,好象把“天” 给圈了起来,所以这一景观被称为“金谷圈天”,也有人称“丹壁圈天”。
迎客僧和宰相石
“迎客僧”实际上是一石柱,呈半身人形,称“官儿石”。因为这位“官儿”脑袋光溜溜的像个和尚师傅,所以又有人称为“迎客僧”。
远处的山峰叫“天柱峰”,也有人称它为“宰相石”。后面不远处是“麒麟峰”。据说麒麟是宰相的坐骑。宰相不骑马,偏要骑麒麟的原因当然是为了显示身份高贵、与众不同!
内九水
内九水主要有许由泉、洗耳潭、潮音瀑等旅游景点。
潮音瀑
潮音瀑左边岩壁上“潮音瀑”三个字是叶恭绰的手书。叶恭绰是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水利部长。右边石壁上“空潭泻春”四个字是邵元冲的手迹。邵元冲是国民党元老。
潮音瀑瀑水凌空而下,一波三折,瀑水飞泻的声音犹如澎湃的潮水,所以被誉为“岩瀑潮音”。枯水季节,瀑布显得温和优美;丰水季节,它奔腾澎湃,气势豪迈,声音好象滚滚的怒潮。
潮音瀑的源头是崂顶——巨峰北侧的天乙泉。瀑布下面的水潭,清澈见底,碧蓝如靛,称“靛缸湾”。瀑布的第二折,水冲进一个山洞,再翻涌出来注入靛缸湾。这个石洞到底有多深无从考证,传说没有底儿。据说从前有一位看护山林的老人,一直想探探石洞的深度,便在山上用镰刀割了很多藤条,他把藤条一根根接起来,拴上石头投进洞里,结果藤条全用完了也没探到底。谁知两天之后,藤条竟从十几里外的东海边露了出来。
西边石壁上刻有高凤翰的诗:“涧水从天下,奔流万派喧……”东边石壁上刻有黄苗子的诗:“……三面苍崖荣碧树,千重涧水汇清溪……”。
上面是座小巧玲珑的“观瀑亭”。站在亭中欣赏大自然的画卷,体味名人诗篇,更令人赏心悦目。
游完内九水画廊,由潮音瀑向上绕行过观景台后,就进入了一个翠竹葱郁、古树参天的清静世界——蔚竹庵。
蔚竹观
原名“蔚竹庵”,2006年改名为“蔚竹观”。此景点环境清雅,被誉为“蔚竹鸣泉”。
据资料记载,宋代时,蔚竹庵附近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风景十分幽雅。
这里原来住有几户看护林地的百姓,刚来时搭起几间窝棚居住,谁知到了晚上,竟有好多野兔钻进窝棚里来。古汉语中,兔子又称“蔚儿”,于是就将这里称为“蔚儿铺”。
蔚竹庵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当时全真华山派道士宋冲儒来到这里,见山峦迭翠,涧水鸣琴,清静幽雅,实为道家清修之胜境,便不畏艰辛,建道庵于此。整个道庵占地2.6亩,建筑面积150余平方米,分前后两进殿院,有正殿三间、道舍十余间。
建庵之初,称“三元殿”。正殿供奉真武大帝、观音大士和三官神像。据说真武大帝和观音大士的神像是用檀木精雕而成的,非常精致,为崂山诸道场中木雕神像之首;三官神像为铜铸,也很有特色。殿壁上曾经有首古诗:“峭开青石壁,嶙峋不记年;叩门惊宿鸟,隔涧听流泉。树老含秋色,峰高入暮烟;蓬君栖隐处,遥望白云间。”诗句把这座世外桃源刻画得有声有色。
现在的蔚竹观是按原样重新修建的,院内植有白丁香、赤松、山茶等名贵花木。位于观东侧的古银杏树,树高25.6米,胸径1.1米,树龄有800余年。蔚竹观西南方那株银杏树,树龄有400余年,是建庵时栽植的。
20世纪初,蔚竹庵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道长唐宗煜,曾使蔚竹庵成为当时胶澳一带的旅游热点。1930年,唐道长离庵到西安八仙庵主持法事,曾协助杨虎城将军积极宣传抗日,为抗战活动作出了贡献,也是一段佳话。
悟空照镜
传说孙悟空到西方取经归来途中,听师傅说,东海仙山有长生不老药。于是它就连夜赶到崂山,但由于路途辛劳,满脸灰尘,不好见“仙人”。于是在靛缸湾急忙洗了一把“猴脸”,并选择一块“天镜”照了一下“猴样”。没想到让土地神发现了它照镜之事,并把它刻在了这块石镜上,让后人观瞻。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