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景区资讯 >夏日避暑日记之郁达夫的崂山诗话

夏日避暑日记之郁达夫的崂山诗话

2020/07/12

1934年7月13日郁达夫携妻儿到达青岛,在读了《崂山志》,又看了报纸所载的广告:“到崂山去避暑,比牯牛山岭凉爽,比莫干山伟大,比北戴河美丽,比青岛市节省,崂山大饭店最便宜。”这很对他的胃口,引起他的极大兴趣,最终达成崂山之行。 

(2007年11月25日青岛晚报第18版 琴岛钩沉出版的郁达夫的崂山之游)

由于忙于应酬和报刊的约稿,郁达夫一家人直到8月1日才在杨振声等人的陪同下,游览了崂山。

行走途中,郁达夫见到瓜田中间搭着一个个看瓜的吊棚,白日里农妇在这里裁衣做鞋。这一美丽的乡村奇景,使郁达夫诗兴大发,他即兴吟道:“果树槐秧次第成,崂山一带色菁菁。民风东鲁仍儇薄,到处瓜田有夜棚”。

一行人中午在当时的崂山大饭店用过午饭后由九水庙(现在的太和观)至靛缸湾,后行五里后至蔚竹庵。即为这里的风光所陶醉:蔚竹庵上,山比庵高数倍,大石岌岌欲坠,老松盘绕其间,婆娑飞舞,由院中仰望,前临骜涧,涧溪流水、鸣笛如曲。

 摄影@ 牟孝玉 
在与一名老道交谈后,郁达夫激情如潮,文思泉涌,即兴吟出七言绝句:“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1981年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被雕刻在内九水的二水路边双石屋村中的巨石上,幅高4米,由郁达夫的侄女婿、著名书法家黄苗子书写。

“崂山之胜处,系在东海之上之白云洞,华严寺,黄山,青山,明霞洞一带,他日当以海船去游,海船上岸处之沙子口,以及青山、黄山一带……”。

登山途中,向西南望去,除去千岩万壑,石山树林外,能遥见胶州之远山,海色迷茫,亦在望中。郁达夫认为:“要讲伟大,要耐人寻味,自然是外崂沿海一带,从白云洞、华严寺到太清宫的路,并打算他日以游船去游。

夜至,郁达夫回想起10年前曾与杨振声在武汉相聚,如今又得同赏“太清水月”之崂山奇景,难以言表的愉悦油然而生。因此他也挥笔写下:“汪后卢前意最亲,当年同醉大江滨。武昌明月崂山海,各纪东坡赋里人。”

回到杭州后,郁达夫于1934年11月,写了一篇游记,题为《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全文3000字,描写青岛部分就占了一半,可见对青岛的厚爱。他还在文中赞道:“去青岛住了一个夏天,方才觉得‘东方第一良港’‘东方第一避暑区’的封号,果然不是徒有其表的虚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