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0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其中,崂山区“崂山摩崖石刻群“、“王献唐墓”两个项目入选。
崂山区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崂山道教建筑群(包括: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明霞洞、华楼宫、蔚竹庵、沧海观、太和观、关帝庙、白云洞、明道观等11个单体)、青岛朝连岛灯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华严寺、北魏石造像、康有为墓、张村小学旧址、崂山摩崖石刻、王献唐墓;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未公布不可以动文物55项。
崂山区委、区政府、区文旅委高度重视加强文物保护,延续崂山历史文脉。在全市率先印发了《崂山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等,全面厘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直接责任单位主体。自2020年起,区财政设立了200万元文物抢救性保护专项资金,实施文化复兴、修复提升、抢救性保护一揽子工程,用于太平宫、蔚竹庵、铁瓦殿遗址等历史文物抢救、修缮、保护和数字化管理,最大限度的保存历史建筑及其历史价值,同时挖掘文献资料、加强提炼研究底蕴深厚的崂山道教建筑群、崂山摩崖石刻群等的历史文化资源,讲述其背后的神秘故事,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并探索开展文物旅游融合工作,做好文物合理利用这篇大文章,盘好用活开放共享文物资源,发挥文物资源优势,赋能崂山全域旅游大发展。
石窟寺及石刻
崂山摩崖石刻群位于崂山风景名胜区,目前勘察所知数量已达到560余处。摩崖石刻的内容涉及道教诗词、修真法决、游记、题字、题记、碑记等等,施各种字体书法。
图片| 华楼山摩崖石刻
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晋人在小崂山烟台顶完成了第一处刻石。至此一千七百余年来,唐人采药孙昙,南宋北七真丘处机、元成吉思汗敕谕刻石,明清以来的大学士陈沂、邹善、巡抚惠龄诸家,近代的徐世昌、康有为、傅增湘、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等文人墨客,都曾在崂山留下足迹。建国后尚有一些重要的纪念性碑记。
图片| 唐代孙昙采药摩崖石刻
这些珍贵的历代摩崖石刻,刻记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是历代书法艺术的瑰宝,其意境文辞讲究、书法镌刻精湛,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民风等。作为崂山的重要文化遗产,崂山摩崖石刻群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得到政府及人民的重视和保护。
图片| 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摩崖石刻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王献唐是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古籍文献学家、文字、音韵、金石学家,又通典籍,兼长诗文、书画,是公认的书画家和篆刻家,系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任山东省政协常委,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王献唐墓位于青岛崂山区浮山之南,与康有为墓为邻,墓呈圆形,前立墓碑,正面刻“王公献唐先生之墓,曲阜孔德成拜题,1991年元月吉日”。四周砌有石墙、台阶和栏杆,均为花岗岩质地。
王献唐是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精于文字、音韵、金石、目录、版本,又通典籍,兼长诗文、书画和印章。著述有《炎黄氏族文化考》、《山左先哲遗书》、《山东古国考》、《中国古代货币通考》、《泉币图释》、《读诗文日记》等50余部,逾千万字。其一生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但对古钱、文物、书籍等极为热爱。为搜集古钱等,他不惜重金购买。解放后,为支援国家的博物馆建设事业,王献唐向国家捐献出越王勾践剑、李自成闯王印等珍贵文物8000多件及5万册古籍,表现了他轻财重义的高尚品德。
转自:文旅崂山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