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7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黄海之滨,是一颗镶嵌在青岛的东方明珠,它拔海而立,气势雄伟,岚光变幻,云气离合,是闻名遐迩的海上仙山。1982年,崂山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文旅融合,拥抱“诗与远方”
崂山最高峰海拔1132.7米,是中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第一高峰,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崂山依托独特的地貌资源与天气气候景观优势,不断优化全域旅游产品供给及服务,让游客饱览“山海空联动”的立体画卷。其核心游览区主要包括流清、巨峰、太清、华严、仰口、九水、华楼七个游览区,有问道太清、巨峰览胜、太平拜寿、华严祈福、九水画廊等精华游览路线。崂山美名的广泛传播,除了仰仗于崂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 流水峰高,怪石云生”的自然奇观之外,也得益崂山道教的发展兴盛。崂山是中国道教重要发祥地之一,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美誉,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名道张廉夫、李哲玄、刘若拙、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都曾在崂山修道。崂山太清宫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迄今已有2160多年的历史,是崂山道教的祖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崂山历有“神窟仙宅”、“洞天福地”之美誉,备受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之推崇,深为隐者高士、名道高僧所垂青。传说秦始皇曾登崂山以望蓬莱,徐福由此出海寻求仙药;汉武帝驾临不其祀神人;东汉大学问家逄蒙、郑玄以及南北朝的明僧绍先后于崂山建书院,著书授徒,开创村学之风;唐代大诗人李白留下了“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的千古名句。宋、元之后,文人墨客更是纷至沓来。元代礼部尚书王思诚和大学士张起岩、文人戴良,明代大学士高弘图、御史黄宗昌、山东提学邹善与陈沂、巡抚赵贤,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王士郲、翰林尹琳基等人,都曾在崂山留下了文彩斐然的诗文墨宝。
尤其是大文学家蒲松龄将崂山视为第二故乡,写成了脍炙人口的《崂山道士》、《香玉》等名篇,使崂山名满天下。近代改良思想家康有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现代著名学者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郁达夫等,都慕名游览过崂山。这些游崂名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游记、专著,或传诵于世、或镌刻于石,不仅丰富了崂山的文化内涵,而且使崂山盛名远播。
全域崂山,绽放人文芬芳
崂山,山海仙境兼具青岛特色,活力与时尚并存,崂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形态的互动,对青岛的城市时尚给出了年轻化、潮流感的新诠释。
这里有中国最美日出地——石老人,有休闲生态绿岛——小麦岛,有新晋网红公园——海之恋公园,有闹市一隅的山海美色——流清河,还有如梦似幻的仙境海岸——沙子口......游走崂山,沿途处处皆美景。如今,景城乡一体的全域旅游“崂山模式”被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推广,崂山正在加快打造山海特色的世界旅游度假目的地。
崂山,山海历史遗迹众多,沿海人文资源厚重,崂山绿茶制作技艺、崂山鲅鱼礼俗、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王哥庄大馒头、金钩海米、崂山剪纸、崂山民间故事、崂山道教音乐、螳螂拳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丰富了当地的文化资源,也给来崂山旅游的人带来了更多体验。
文化崂山,魅力山海!崂山以其山海形胜之美,历史人文之厚和传承创新之势,成为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体悟研学的热门景区。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