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1
“畅游山海田园,我为崂山代言”2019网络作品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我们已经收到了不少小伙伴的精彩代言。最近,崂山又集结了一批90后大学生前来采风,当活力青春邂逅大美崂山,让我们通过他们的视角一起走进这座“海上仙山”。
我为崂山代言·大学生游记作品展(一)
作者:柯儿
崂山是中国的道教名山,而崂山道教的代表之地,就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太清宫,所以来到崂山,太清游览区几乎是必去的一站。
在一年四季最美好的季节,打卡崂山道教圣地,开启一场寻真悟道的文化之旅。
太清宫里千年树,梳洗楼前百丈泉
崂山因仙而名,太清游览区也正是道教文化的核心所在,仙山的本源。
太清游览区,居崂山东南端,由宝珠山的七座山峰三面环抱,面向大海,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南方的各种名贵树种可以在此茁壮生长,即便每年十二月份也依然能够保持如诗如醉的秋色,因此又有“小江南”的美誉。
从游客服务中心乘坐观光车,沿海岸线东行,经过如月牙般美丽的流清湾,到达八水河停车场,我们一行人沿海边栈道步行前往太清宫。
崂山素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就是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2000多年的太清宫。
太清宫始建于公元前140年,元朝时成为全真派的道观,后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地位迅速提高,被称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历经朝代更迭,风云变幻的太清宫,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为主殿,以附属关岳祠、东西客堂、坤道院等构成的房舍150余间,房舍简朴、古拙,承袭着宋代的建筑特色,踏入其中,便是一场寻真悟道之旅。
明朝时,著名的道士张三丰曾经在这里修炼。古代小说《聊斋志异》中很多内容也取材于此,其中最为知名的“崂山道士穿墙过”一幕就是在此地完成。
在崂山的古观等人文历史遗产中游历,看那历经岁月磨洗,见证历史变迁的古树、古建筑,实在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人忘却城市的烦恼,纵使山外车马纷纷,山中我自朗朗风清。
当然,太清宫的精妙之处绝对不止如此。作为崂山历史的见证者,太清宫内名贵古树众多,唐代的龙头榆,汉柏凌霄,千年银杏、百年山茶花等极具历史价值,还有众多南方植物在此茁壮生长,为崂山“小江南”代言。
太清宫自古以来到访名人不计其数,也为太清宫留下了珍贵的文学内容,据《太清宫志》记载,仅游记与诗词便有几十首,今天在太清宫内依然能看到众多石刻,这些石刻也见证着崂山的历史。
峰插紫霄浓雾拥,岩封黄海碧波环
游览完太清宫,我们一行人乘太清索道上山,俯瞰最美山海景色。
太清索道横跨垭口与松顶峰之间,沿线景色独特,胜境荟萃。沿途可以欣赏到蟠桃峰、瑶池峰等奇峰怪石,登高望远,置身于神秘莫测的山海风光之中。
俯瞰之下,秋季的崂山,一会在阳光映衬下格外明亮,一会又在海雾中变得朦胧不可辨,山峰略隐略显,不时可以欣赏到大片姹紫嫣红,嗅到阵阵金桂香气,海面平静少有波澜,几所建筑隐藏在半山好似画中景,古人以为的神仙居所大概就是如此吧。
十五分钟的索道结束,继续前行二十分钟,在竹树葱笼、绿荫掩映中便是明霞洞。丘处机、郝太古、孙不二、张三丰、孙玄清都在此修炼过。这里背后石峰耸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峦下伏,峭壑深邃,每当朝晖夕阳,霞光变幻无穷,因而被列为崂山十二景,称“明霞散绮”。
继续下行便可抵达崂山代表性的道观之一“上清宫”。
这里为两进庭院,殿宇和房舍共28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前殿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和“七真”。
行走在上清宫,看着这些青石灰瓦的建筑风格,古朴无华,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清静无为”、“修身养性”浓浓的道教文化。
初秋的崂山,绿色尚未完全褪去,金黄正慢慢展露出来。
4个小时的行程结束,我才发现,崂山之美,美在山水有灵,还因为带着千年的历史文脉和气脉让这里有了“山高水远,恬淡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精髓。古人不说旅游,但以修行自居,而文化在其中。这些承载着古代圣贤的山水,也是我们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