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景区资讯 >崂山全域旅游:“精明增长”处处皆风景

崂山全域旅游:“精明增长”处处皆风景

2019/11/04

在严守生态和文化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在城乡可用建设用地极度紧缺的情况下,“破题”旅游业集约化发展——

崂山全域旅游:“精明增长”处处皆风景 

9月初,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崂山区正式入选。在全国71个入选单位中,该区有何“独树一帜”之处?面临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多重制约的崂山区,能成功入围全域旅游示范区,还在于全区推行的“精明增长”模式。“所谓‘精明增长’,就是指在严守生态和文化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在城乡可用建设用地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实现旅游业集约化、高效发展。”崂山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小院子”

图 | 凉泉理想村效果图

从今年7月份开始,岛城设计师曾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崂山区北宅街道凉泉村的“村民”。他在凉泉河畔租下的小院落已装修近半,“夏天可以在院儿里赏月纳凉,过年准备在大门外张灯结彩,下个月,我的田园梦想就要实现了。”眼下,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村正在以整村改造的模式打造一个“生态田园综合体”,将近200栋荒废了二十年的民宅正迎来一批像曾伟这样从“城里”来的“新村民”。

负责改造项目的乡伴集团青岛分公司副总经理王云霞告诉记者,乡伴集团正在从规划设计、项目建设、产业导入、后期运营等环节,对早已空心化的凉泉村进行全方位改造。在这个被重新命名为“凉泉理想村”的地方,不仅已经启用了青年国际乡村双创中心、乡村振兴学堂、村居民宿等功能空间,还上演了“我歌月徘徊”乡村音乐节、“乡伴杯”大学生建造节、“新生活计划”乡村课堂等“现代感”十足的活动场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小院子,只有这些新的文旅元素在这里叠加、聚合,才有可能吸引游客及其背后的产业来到这里,让凉泉老村蝶变为一个乡村与旅游融合的精品项目。”

继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广为人知,并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崂山区开启了对这一新的发展理念的探索。作为崂山区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凉泉理想村这一项目具有明显的“答卷”意味。

图 | 正在打造中的凉泉理想村

“全民皆从旅”:从“卖风景”到“卖生活”

崂山风景区周边坐落着大大小小130多个村庄,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形成了“全民皆从旅”的普遍意识。

不仅是凉泉村,崂山区近三年共投入20亿元,以3A级景区标准对30个重点社区进行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通过盘活山峦、茶园、村落、沙滩、渔港等旅游资源,持续拓展着崂山全域旅游的版图。

如果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语境中考量,崂山区对“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的探索便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眼下的崂山,金融、智能制造、微电子、生物医药、虚拟现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其城市区域加速布局,占区内大部分面积的乡村区域如何嫁接区内的产业布局?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崂山区以“全域旅游”的理念重构乡村的产业内涵,通过乡旅融合进一步消解城乡二元结构。

除了乡旅融合,崂山区从多个维度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在空间融合方面,实施“上山下海”战略;在文旅融合方面,一批精品项目相继启动;在景城融合方面,完成景观提升工程,建设人文街景小品,重点打造了协信星光里等3处酒吧街。

“东城渐觉风光好”的背后

崂山区文旅委主任王兰波表示,生态是崂山得天独厚的资源,但也给崂山发展旅游业划定了底线,即绝不能以发展的名义填海造田、毁山造地、落地大项目、建设大工程、布局新业态。

细数崂山区多个旅游产品,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求价值延伸是其共有的内在逻辑。以今年夏天举办的第2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为例,在办会空间不变、甚至缩小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常办常新?自青岛国际啤酒节举办29年来,本届啤酒节崂山会场首次取消了啤酒大篷的固有模式,升级为连片式“啤酒花园”,其目的在于与崂山区的商务氛围和城市景观相契合,其背后则是由狂欢节、市民节,到商务节、时尚节的理念升级。本届啤酒节崂山会场接待游客约92万人次,同比增长近五成,销售啤酒约1100吨,客流量和啤酒销量均创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东城渐觉风光好。已经在抖音、微博成为“网红”景点的小麦岛公园是另一个案例,在去年崂山区实施小麦岛生态修复工程以后,游客们仅能从游览标牌的对比图上,看到这座小岛曾经的荒凉和破败。

崂山区文旅委产业发展处处长曲在玉告诉记者,崂山全域旅游“精明增长”模式的背后,是“1+5+N”的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区-街-村三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国内首个短号全域旅游热线等体制机制的创新。今年上半年,崂山区接待游客1083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6.7%。“从全国范围来看,崂山的‘精明增长’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对国内其他旅游度假区在创新管理体制、突破发展瓶颈、发展全域旅游方面,具有样板意义。”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