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26
什么是风雅之山?
它必定不徐不疾,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
仍能走出自己的模样
它必定蕴藏着星罗棋布的村居和一望无际的茶田
人们富裕且安康
它使你拾阶而上,便可穿越千百年
偶遇古人留下的读书亭
或在石凳上乘凉小憩
或走进深林古刹冥想
遥望那些他伏案写作的愉悦时光
它必定可游,可憩,可饮,可食,可居,可想
它必定山海相接,云雾缥缈,古韵悠长,书声琅琅
千年风雅
就是崂山的样子
钟灵毓秀冯虚御风
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
崂山,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
天工开物,山海大域,城岛交相辉映
绵延的山脉和清澈的泉水如同骨骼和血脉
让一方生灵在此休养生息
元代张启岩所撰的《聚仙宫碑铭》
生动形象地道出了崂山的特点
海上仙山风景殊,山海奇观天下峻
细细品读崂山,钟灵毓秀,冯虚御风,当能概括
图 |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王华
崂山如巨鳌出海
山体雄峻,层峦叠嶂,壁立千仞,涧深谷幽
崂山的奇石集天地之精华,姿态万千
或立或卧,惟妙惟肖
图 |摄影纪春章
崂山因水而灵动
深山峡谷,百转千回,时急时缓,或聚或散
瀑布和溪水敲崖击石,汇入大海
或百丈垂帘,或涓涓如线
图 |摄影朱博文
登临巨峰,可一览高山雄浑辽阔的壮丽风光
炎炎盛夏领略云海奇观
数九隆冬欣赏银峰雾凇
黎明霞光万丈,黄昏残阳西下
苍穹被云朵和日光装点得活泼生动
更是一番奇特美景
图 |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王华
漫步九水,可欣赏山川峰回路转的万千姿态
远山如黛,苍翠欲滴
蝉鸣嘲哳之际,是一幅郁郁葱葱的水墨画
粉妆玉砌之时,是一尊高贵清冷的白玉圭
可灵动潋滟,可安静矜持
格调清奇,有声有色
无愧“江北山水画廊”的美誉
图 |摄影 JD海边拾贝
底蕴深厚温文尔雅
崂山的名字,最早见于唐代《南史·明僧绍传》
因长广郡崂山,聚徒立学
千百年间,崂山几易其名
先有秦始皇游山劳民称之为“劳山”
唐李贤注《后汉书》中记有“大小劳山”
唐玄宗派道士炼丹名“辅唐山”
元国师道教全真派五世祖丘处机易名“鳌山”
其名或因形似,或源人闻,或以史证
都可以体现出崂山历史的浑厚,源远流长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诗仙李白游崂山时留下的名句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山的意境
泰山虽云高,不及东海崂
南燕地理学家晏谟在其所著《齐地记》中写下的这一句
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对崂山的偏爱之情
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九州
鳌山下枕东海洋,秀出山东人不知
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崂山以隐盛名
品德高尚,内敛平和,避世无争
这份“雅”气,元代显道丘处机深知
崂山拔地九千丈,崔巍势压齐之东
下视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气色鸿蒙
登高望远,可以瞩目碧波万顷
可以领略奇峰异石,可以欣赏幻彩云霞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崂山歌》
字里行间都是钦慕和沉醉之情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博大璀璨
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孔孟讲文化,仁者乐山
老庄谈哲学,智者乐水
佛家阅心经,悟者乐生
大道无形的智慧贯穿千百年
各种文化在此共生共荣
图 |摄影段
文以载道,敦厚儒雅
古今名人的经典著作予人美的享受及思悟之妙
崂山的内涵与韵味
底蕴深厚,温文尔雅,当之无愧
在中国名山大川中,崂山别具一格
出世和入世,在这里天然相融
历史与现实,在这里欣喜相逢
千年风雅
这就是崂山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