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更习惯通过博物馆来深入了解一座城市。
而崂山自身,其实就是一座的囊括诸多又充满惊喜与乐趣的博物馆,让人在旅行中欣赏,也在旅行中体验,它还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你可以在里面探寻崂山历史深处的痕迹.....
摩崖石刻博物馆
在崂山千年的历史中,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前来,为崂山留下了诸多传世墨宝,这些拥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多数都被印刻在石头上,分布在崂山的各处。
目前崂山已知的摩崖石刻有270余处,年代跨越元、明、清、民国几百年的历史,其中不乏历代历史名人如李白、丘处机等所留下的珍贵墨宝,可以说崂山就是欣赏摩崖石刻艺术最好的博物馆。
图/从垭口出发,沿蟠桃峰石梯北上,便能见到李白这首诗的石刻。此诗共13行,每行5字,竖排,字径25厘米,刻石面积8平方米,青岛市书法家高小岩书。
图/太清宫内康有为诗刻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两次来到太清宫,留下“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之名句
中国道教建筑博物馆
作为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崂山道教自西汉出现记载为始,一直到元明清的鼎盛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环境。
它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还展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间的碰撞。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深厚底蕴,不仅被记入史册为人传诵,更成为崂山永远的价值见证。
崂山,作为道教初创时即选定的修行场所,汇集天下方士,使崂山成为“神窟仙宅”,深受帝王追捧。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张廉夫在今太清宫处创建三官庵,几间草棚,便是崂山道教之开端。
崂山道教建筑群之布局是道家风水理论及内丹修炼理论的具象体现。经过历代道人的精心选址,数量众多的宫观、石刻、园林安详地栖息于自然景观中,加之山、海、岛、日月、云雾等地势及天气现象的烘托,最终,给人以置身仙境之感。
山中“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的选址更突出展现了道教风水学、内丹理论与天地自然相融合的特点。比如,“巨峰”象征着丹道修练理论中的头顶,在崂山巨峰上,有一“天乙泉”则为人头部核心区域的重要指称......
千年古木博物馆
崂山地处亚热带之终,北温带之始,濒临黄海,故气候温和湿润,南北方植物在此皆可生长,历经千年岁月雕琢的旧时光,使得崂山之中隐藏着无数堪称“活化石”的珍稀植物,有些古树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今天依旧枝繁叶茂。
在青岛没有哪个地方像崂山一样,可以一天之内看到如此多的名贵古木,这些古木就是崂山千年历史的最好见证。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