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景区资讯 >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古人还是旅游大咖!

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古人还是旅游大咖!

2020/05/20

公元1608年,22岁的徐霞客在家人支持下,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从家乡江苏江阴出发,历经三十余年,游历大半个中国,写下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被称为“中华游圣”。400多年后,浙江宁海人麻绍勤倡议设立“中国旅游日”,日期为《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后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在这个生机盎然、花木繁茂的五月,我们迎来了“中国旅游日”,当崂山遇上中国旅游日,一场文化与旅游的对话,一场诗与远方的交融便开始了。

隋唐时期,以唐代诗仙李白为代表的游仙的兴起,中国旅游开始走向世界。游崂山时留有名句“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传神地表达了崂山的意境。

徐霞客,“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启了将游历与读书相提并论的先河。魏晋南北朝时期,谢灵运、郦道元游山历水,旅游开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海上名山第一

崂山,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山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0千米,东西最大横距46千米,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山海幽静,物丰人杰,生机盎然,是灵秀之地。

1982年,崂山风景区成为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9年,崂山风景区成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

2011年,崂山风景区成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2017年,崂山风景区太清游览区被央视评为“最美赏月地”。

触景生情,文以载道

跟随“名人大咖”打卡崂山

古往今来,崂山备受帝王将相、达官显要、文人雅士、名道高僧推崇,历代文人大儒也游览崂山留下经典名作,予人以美的享受与思悟之妙,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知到崂山的内涵与风韵。

东汉时期逄萌、郑玄在崂山“养志修道,著书授徒”。南北朝明僧绍,明代黄宗昌、高弘图、蓝田,清代顾炎武、高凤翰等均到访崂山,并留下墨宝。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崂山道士》《香玉》,更是让崂山之名广为传播。

近代名人中,孙中山、徐世昌、康有为、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郁达夫、郭沫若、柳亚子、臧克家、贺敬之等先后来过崂山,留下了大量佳话名作。

南燕地理学家晏谟398年著《齐地记》称:“泰山虽云高,不及东海崂。”

元代显道邱处机1197年记有:“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九州。”“陕右名高华岳稀,江南尤物九华奇。鳌山下枕东洋海,秀出山东人不知。”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1658年《劳山歌》记有:“崂山拔地九千丈,崔巍势压齐之东。下视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气色鸿蒙。”如临其境,登高望远,可以瞩目碧波万顷,可以远眺礁岩海岛,可以欣赏幻彩云霞,可以领略奇峰异石。

崂山是让人赏心悦目、沉醉其间的,一如清代文人林绍言的诗赞:“相约访仙界,今宵宿太清。烟澄山月小,夜静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叶惊。悄然成独坐,细数晓钟声。”

当代诗人贺敬之1985年赋诗:“ 黄山尽美恐非真,山川各异似才人。崂山逊君云与海,君无崂山海上云。”

崂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山海之间蕴藏大道千秋,是现代文明与自然景观互相融会贯通之地,以幽静飘逸,洒脱自然的姿态而著称于世。

旅游本是享受,旅游能让人开阔眼界,释放心中压抑许久的情绪,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之一,中国旅游日已来临,崂山醉美时光也已来临,你是否准备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