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崂山文化底蕴丰厚,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目前,崂山区共搜集整理非遗线索17大类1200余条,项目资源200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13项以及区级非遗项目42项,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7名,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12名。
为了更好地促进非遗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非遗月”和春节期间,崂山区特精选7个非遗项目,推出“非遗过大年”线上展播与线下联动,促进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融合,让群众感受崂山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家乡的记忆,年的味道。
本期为您介绍
崂山区非遗项目——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
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起源于青岛市崂山区,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发展至今约17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二龙山所在的周边社区,以王哥庄社区为主,并辐射至周边其他区域。近些年来,随着产品影响力的扩大,不断销往国内外诸多地区,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选料严谨、配料均匀,加工适度、蒸炒有序,坚守小批量压榨,追求花生油贵精不贵多,通过分段取油,即保留了纯正花生油的浓香,又提高了出油率,使油质清亮、香味浓郁。
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与历史典籍相印证,是研究中国农业史、饮食文化及民俗的样本。技艺过程科学合理,所产花生油便于自然储存,味道纯正、浓香四溢,符合中国人对色、香、味俱全的营养安全健康饮食的追求。
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是利用物理压榨原理将花生米提炼成食用油的一种传统技艺,秉承传统,采用崂山海底花岗岩石打造的油碾、当地生长的油草,经十三道核心工序压榨出油,延续了古法榨油之浓香。该技艺选取粒大饱满且完好的优质花生米,经选籽、烘晾、炒籽、破碎、轧胚、蒸胚、炒胚、制饼、装膛、插楔、撞榨、分段取油、过滤储存十三个环节提炼出花生油,以浓香为主,兼顾甜香和炒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花生油的营养与香味,更确保花生油清亮、透明。
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在当地发展基础良好,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普遍认可,但在传承过程中也面临传承人群青黄不接、机械化冲击及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带来的压力,为更好的传承发展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各相关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先后建立了古法榨油作坊、崂山区益嘉古法榨油技艺保护中心和崂山古法榨油博物馆,通过采取搭建实践平台、设立传习所、加强人员培训、扩大传承队伍、加大科研力度等措施,让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独有的风味、品质、文化得到全面保护和传承。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