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景区资讯 >史话崂山丨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崂山

史话崂山丨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崂山

2021/02/27

历史上的崂山因地处偏隅,明代之前游人罕至,正如丘处机诗中所言:“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九州”。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游客逐渐增多,这座海上名山终为世人所识。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进诗文,尤其是清代的一些笔记体小说里面,曾屡屡提及崂山。

清代大诗人王士禛(渔洋)在其《池北偶谈》“崂山道士”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高密张生就读于崂山某道观,一日,张生买了两头牛打算送回家,因为相距遥远无能为力。正感为难时,观中一相貌不扬的道士主动提出愿为其代劳。张生尚在犹豫间,牛已不见了踪影。后回家询问,得知就在他与道士交谈时,牛已被送回了家中。某日张生在给学生讲解《周易》,正逢道士从窗外经过,当即指出其谬误。张生前去请教,觉其见解十分深奥。某天黄昏突然雷雨交加,张生看见有数百天神围着道士的房屋在行礼,雨停后,道士已不知去向。据说那天晚上,山中各道观皆见到道士的身影。而在其“啖石”篇中,则谈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情:王士禛有一佣人,少年时曾久居崂山,独坐数年,遂绝烟火。渴饮涧泉,啖石为饭,遍身生出长毛。后归家侍奉母亲,虽渐食五谷,却仍喜啖石,他只要拿起石头来对着阳光一照,便知其味如何。此人力大无比,能将盛满水的巨桶挂在牙齿上健步如飞,据说就是在崂山练成的本领。

清末著名政论家王韬所著的《淞隐漫录》,亦称《后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志怪小说集,其文笔与蒲翁颇为相似。里面有篇《剑仙聂碧云》,讲述了一位因怒杀渔翁不孝之子、被迫浪迹江湖的男子的奇遇。他访道于崂山时,在五老峰下遇到了一位名叫聂碧云的奇女子,两情相悦,结成夫妇。碧云精于道术,一心想报杀父之仇。男子伴她“自兖豫历燕齐,经卞洛”,目睹女子施展诸种奇术获取了三样宝贝后进入蜀地。他俩“历瞿塘滟之险,剑阁夔门之峻”,终于在灵山一深潭中找到了碧云的杀父仇人——毒龙,并将其杀死。此后男子跟随碧云四处云游,诛旱魃,杀妖狐,为民除害。俩人后入峨眉山学道,成了一对神仙情侣。

另一篇《燕剑秋》,写的是山西灵石人燕剑秋要去杭州投奔舅舅,在汉皋的旅店里遇到了一位叫静修的炼师。道人告诉燕剑秋说,自己是蜀人,少在峨眉山从师习铅汞之术。“及长,知其不足学,遂往崂山。主持上清宫之翰飞,即我师也。”因为静修也要去杭州,俩人遂结伴而行。一日,燕剑秋偶然谈起南海的荔枝甘美异常,可惜北方难以见到。谁知话音未落,静修便给他取来,且“鲜红可爱,一若新摘于树者。”途中静修又带他寻访道友,受到热情款待。燕剑秋不仅饱饮了蜀山中猕猴采白果酿成美酒的“猴酿”,还阴差阳错地误吞了一粒仙丹,得以脱胎换骨,并与“蓉湖三仙”中最美的“云仙”喜结良缘。他们遍游苏杭后遁入天台,不知所终。

王韬的《淞滨琐话》中有篇“煨芋梦”也与崂山有关:博山人居仲琦闻崂山多仙迹,前往访之。某日走入山中,遇二道士正围炉煨芋。居仲琦因旅途劳累,遂卧于石上小憩。恍惚间,见有二人在石上对弈,年长的道人告知他尘缘未断,需三十年后再来,并赐一丹丸令其服食。道士授予他吐呐练气之法,还带他作方外游,所见皆仙迹。待一觉醒来,炉中芋已煨熟。居仲琦知道自己遇到了异人,遂恳请道士收他为徒。后居仲琦随道士入山修道,饥食山果,渴饮涧泉,百花酿酒,尽忘岁月,终修成正果,随道士一起驾鹤飞升。

《夜雨秋灯录》是同治年间曾在山东兖州府、济宁州等地作过幕僚的宣鼎所著,该书内容皆是作者“取生平目所见、耳所闻、心所记忆且深信者”,他在该书续录卷二中的“冯铁丸”篇里记载了河北大侠冯铁丸到崂山访道寻仙的经过,其故事情节比“煨芋梦”还要离奇曲折:河北有位号称“冯铁丸”的大侠,心仪长生不老之术。于七十二岁那年来崂山寻访仙人。下清宫的道士告诉他,只有先在此修炼到不食五谷和烟火之食时,方能进人半山腰的中清宫。等到修炼到食气身轻,即可进到山顶的上清宫,届时便离脱胎换骨、升天成仙不远了。冯铁丸求仙心切,不听道士劝阻,几经周折来到中清宫。见一巨岩雕凿的石屋中有一老僧在打坐,他想拜师,但老憎始终不予理睬,无奈冯铁丸只好奔上清宫寻找真仙。

冯铁丸沿狭窄的石道猿攀蚁行许久方到达山顶。见其上有一大池:湛蓝清澈,有赤色奇鱼游弋其中,一毛发皆绿人坐在累累白骨间垂钓。冯铁丸刚咳嗽了一声,即被那人用钓竿兜头打落于云雾之中。待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下清宫门前。受此打击后,冯铁丸于是在山中结庐而居,寒来暑往,却一直与仙人无缘。第二年,冯铁丸离开崂山外出云游,在浙江遇见母女俩仙人,获得了修道秘笈。冯铁丸牢记仙人“越级而进,乃学道之大忌”的告诫,重新回到崂山下清宫,每日砍柴耕种,潜心修炼,直活到九十岁时方含笑而逝,其遗体被道士们封在石龛中。又过了三十年,有樵夫看见冯铁丸着生前装束在山中疾奔,道士们打开石龛,见内中只有衣冠,方知其已得道成仙……

宣鼎在篇中提到的“中清宫”,崂山地区并无叫此名字的庙宇或寺院,若从其描述来分析,冯铁丸访仙的路线颇似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一线。据史料记载,崂山地区在元末明初时,僧道相安为居,同一庙宇寺院中往往出现僧道共管之现象;因此在同一条山涧中山下为道,山上为僧并不奇怪。关于冯铁丸死后遗蜕之事,又与名道张三丰的传说如出一辙。至于篇中所述上清宫山巅之大池,则与现在那罗延山西麓望海岭上的“天波池”颇为相似。当然,这种笔记体小说含有大量的虚构成分,我们不能去一一对号入座。

乾隆年间曾主持修纂《四库全书》的纪晓岚文采斐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流传甚广。他在“卷十三﹒槐西杂志(三)”中有篇“木石人”,借友人之口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崂山深处有个修仙者,直挺挺地坐在树木石头之间,身体已经变成与树木石头一样的颜色了,虽口不能言,但仍有呼吸,双目炯炯有神,眼珠随波流转。这种情况是道家修炼铅汞,元神中已经炼成了一个婴儿,可是被封闭着不能升出体外。对此作者评论说:大概仙人有仙骨,体质本来清净空虚;仙人有仙缘,口诀有人传授。有些人得不到真传就随意炼仙,由此受害的何止一二?这样不生不死,修道又有什么可贵呢?

民谚云:崂山之宝有三样:墨晶、绿石、崂山杖。《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二滦阳续录(四)中的“丁一士”篇里曾提到:好友田松岩曾在滦阳买到一根崂山杖,十分珍爱,自己在杖上题诗曰:“月夕花晨伴我行,路当坦处亦防倾。敢因持尔心无虚,便向崎岖步不平。”通过这根崂山杖,表达了一种谦恭谨慎的处世态度。

清嘉庆年间举人乐钧在《耳食录》“揭雄”篇中称:明代有个叫“揭雄”的莽汉,自幼家贫,混沌无知。某次随人外出经商时路遇强盗,他以一当十奋力退敌。某年家乡连降暴雨,河堤屡筑屡溃,揭雄告诉大家“其下有暴物焉,将鱼我村里”,于是拔剑入水,少顷提一鼋头奋波而出,众人方知其异,遂至争相与之交往。

揭雄不仅孔武有力,且经纶满腹。只不过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某日,两文士互相卖弄学问,争执不下几近动手。揭雄见状即上前劝解,口若悬河,妙语连珠,二人皆帖然服曰:“神人也!”后遇饥荒,“流民相聚,剽掠乡里”,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揭雄“乃聚精壮”,斩竹为杖,昼夜训练,构筑工事,分守要害,最终将贼逼退,保得一方平安。

揭雄一生并无妻子,晚年独具茅屋,焚香诵经,罕见外人。后祝发为僧,圆寂前告诉亲近的人说:“吾前身崂山僧也!”遂合掌坐逝。

这些笔记体小说中提及到崂山的内容,很多都与道士有关。清王槭《秋灯丛话》“崂山道人”中讲述了莱郡李生学道的故事。李生在崂山读书,遇一道人,“轩轩霞举,若不食人间烟火者”,与之交谈后,李生顿生出世之念,表示愿拜道人为师。道人为试其诚心,让李生去山南庵中找他,途中,道人化作一体垂黄毛的裸形人向李生诉说自己学道的历程:“紫府仙都,渺然无迹。徒与鸟兽同群,木石为伍”。李生听后顿觉后悔。道人于是显回原形,告知其凡心未灭,不宜学道。但念其一片痴情,即授予却病延年之术,曰:“习此足矣。”李生依言而行,“年八十余,轻健如少壮”。

马龙图《崂山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上清宫中有位跛道人,因腿瘸貌丑,为众人所鄙夷,每天只能干一些砍柴担水的重活。某日,众道士正在欢宴,跛道人莽然闯入,受到众人揶揄,只给他一点残羹剩饭充饥。跛道人临走时答应择机回请大家。次日傍晚,跛道人将众人引入一室,见“窗璧几榻,无不明洁”,大家正诧异于庙中怎会有如此雅洁的地方时,美酒佳肴已摆满桌子,于是众道士推杯换盏,全都喝得酩酊大醉。等天明醒来,才发现原来是在庙中的厕所里面。大家知道被戏弄,待要找其算账,却发现跛道人已杳无踪迹……

清沈起凤在其《埋忧集》卷一“穿云琴”篇中讲道:道士忘筌本为武昌名家子弟,康熙时,因避乱入道崂山。他性豪逸,耽书嗜饮,善画墨竹。“尤精于琴,遇良材,必重价购之。”闻听新安吴商蓄琴颇富,即带上自己所钟爱的宋琴裹粮往访。见到吴商后,俩人相谈甚契,忘筌为其弹奏了一阕《水仙操》,实为失传已久的名曲《广陵散》。吴商危坐竦听,辄为叹绝。感激之余,将所藏古琴全部拿出来请他鉴赏。其中名为“穿云”的古琴让忘筌爱不忍释,情愿将自带的宋琴再加五百金与之交换,但被吴商拒绝。忘筌只好暂居于僧寺,发誓不得此琴不归。某夜,一绝色女子前来求欢,得知忘筌为琴留恋于此,表示“此易事耳。”天明即随他一同离开。俩人在村店中遇到另一道士,“筌揖与谈,理致玄远,遂邀共饮”。道士密告忘筌说:“君相随少尼,非人也。今夜共枕时,某于门外作法,君当抱紧勿释。”忘筌依计而行,怀中女子竟变成了他梦寐以求的“穿云琴”。道士告诉他,该琴是唐杨贵妃所遗,忘筌爱琴若痴,“非君不足当此物”,但得琴后“君亦不可复至崂山矣”,忘筌后携琴入终南山不返,崂山最终与这架千年古琴失之交臂。

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崂山道士的奇异道术,读后令人遐思万端。上述记载通过各种渠道广为流传,更给崂山这座“神仙窟宅”、“灵异之府”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