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景区资讯 >听!崂山的声音—— 百年前的路标

听!崂山的声音—— 百年前的路标

2021/05/22

文字是有力量的聆听文字,汲取营养寻求心灵的安宁与抚慰听,崂山的声音我们一直和你在一起“大美崂山,游我来说”专题第二十三期

百年前的路标

讲解员:林萍萍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爬崂山的人,看到照片上那个长方形刻痕的石刻,一定会感到有点印象,可能以前也曾见过。对,这就是百年前那些住在胶澳租界内,并且喜欢爬山的德国人,在崂山深处的一些登山线路上,于沿途石头上刻制的一些专用路标。

据有关资料介绍,当年德国人在崂山主山脉中,曾开辟了十六条登山线路,并且编号,用阿拉伯字镌于石上。“字大逾寸,作长方印,涂以朱油,以便识别。崎岖曲折之处,再叠石作志”。

从崂山森林公司遗址的院内开始,走小道步行上山,经紫英庵口后,顺泉心河下山直达海边。

上山的路上会看到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面有一种长方形的框状石刻,因为这条线路是条古老的山路,并且远离村落,除了靠近山脚的局部地段外,主要线路基本保持了古朴的原始状态。仔细观察,石头上刻的是一种长方形的沟框,虽然刻有路标的一些岩石有些风化,但石刻还是较为清楚。这就是当年德国人编号为十四号线路的崂山登山路径。

现在的登山爱好者,为了分辨山里的小道,往往用一些布条,系在路旁的小树或树枝上,用来标示路口或目标。但百年前的崂山,可没有现在这样的森林覆盖率。当时在胶澳租界内的德国人,为了攀爬崂山并顺利的分辨深山中的小路,有组织的在这些羊肠小道路边的岩石上,刻制了大批统一规格的石刻路标,并涂以醒目的油漆,用来指示小路行进的方向,便于他们德国人登山。

像这种刻制在岩石上的路标,任凭风吹雨打,除了油漆要及时补充涂刷外,可以保存上百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德国人的工作严谨,和他们想长期扎根青岛的想法。

德国人当年登山的十四号线路,是步行由登瀛经过砖塔岭、森林公司、到达最高处的紫英庵口,再顺泉心河下山,翻过望海岭到达华严寺。这条线路上那些刻有资料中记载的,统一尺寸的长方印状石刻,就是当年德国人留下的路标石刻。

“叠石作志”状的路标,只是在明道观和神清宫的遗址附近,各见到一处,都是用碎石叠起呈圆锥状,高度不到一米的样子,也同样都是耸立在山路较为曲折陡峭的位置。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