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景区资讯 >崂山好品:海蜇加工技艺,山海之间的舌尖美味

崂山好品:海蜇加工技艺,山海之间的舌尖美味

2022/04/18

崂山海蜇加工制作技艺,发源于青岛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黄山社区,有着400多年的历史。王哥庄气候宜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出入便利,占尽优势。域地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明显,气温有较明显的垂直变化和区域差异,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营商优势,为王哥庄海蜇的生产、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孕育了王哥庄海蜇的饮食文化。
王哥庄沿海一带的渔村,多为明代建村,很早就有依靠海洋资源,捕捞海产品的生产习俗。最早的海蜇加工主要是制作海蜇皮和海蜇头,后来慢慢发展成加工海蜇里子、海蜇爪子、海蜇脑子等系列产品。海蜇烹饪技艺也随之不断改进,菜品花样不断翻新。当年,渔民在历代捕捞加工过程中留下的一些古筏子案板、古木刀、土砖灶、石池子等不可移动老物件和可移动历史文物至今保存完好,得到地方政府和民众的器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该项技艺在传承老加工技艺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创新和传承。

据《王哥庄街道志》记载:建国前,崂山沿海村落均为民间海鲜加工作坊小本经营,从业人员少。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发展,民间个体海鲜加工作坊兴起,结合本地的饮食习惯,开始成立经营老式传统海鲜加工作坊,捕捞加工海蜇作为经营特色进行推广,生意相当不错,同时对王哥庄海蜇制作技艺发扬壮大起到一种示范效应和促进作用。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王哥庄海蜇制作技艺更加成熟和完善,王哥庄街道成为这一代王哥庄海蜇制作技艺的先行组织者。
王哥庄海蜇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加工技艺独特。分海蜇卸进窝子、抹白矾、层摞挤压、捣鼓窝子、缸池内盐矾腌制、倒缸池重腌等六道传统工艺流程,利用这种传统的方法腌制的海蜇皮子薄,质地硬实,口感脆爽,味道纯正,营养丰富,有特色鲜明的传统制作技艺。其中海蜇里子、海蜇脑子、海蜇爪子稀有,亦有独特加工技艺,形成了特定船上分离、炉上加工的选料和制作工艺标准。

选料:选用鲜活海蜇,其海蜇脑子、里子、爪子等完整,无腐化,是优越于其它海域捕捞海蜇的先天条件;制作工艺:船上鲜活时捧海蜇脑子、扒海蜇里子、掐海蜇爪子(可鲜吃或冷藏即食)→灶上及时下锅煮熟→晾干后存放(水发后食用)。其制作工序严谨,确保食品绿色安全。

王哥庄海蜇制作技艺不仅是一门独具地方特色的手艺,更是对青岛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延续,一道值得传承的舌尖美味。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