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5
来到崂山,相信大家第一眼便会看到的“山门牌坊”:巨峰的天地淳和广场、太清的太清宫牌坊、华严的华藏世界门,它们巍峨壮观,气度恢弘,站在山门下仰视着苍穹之下熠熠生辉、高大雄伟的牌坊,无一不被其震撼,如临圣境。你有近距离观察过它丰富的内涵和精致的表现手法吗?
接下来,小编就带您细致观赏一番,崂山这些“山门牌坊”所携的“宝藏”吧~
走上巨峰—天地淳和广场
这里是雄伟壮丽的崂山门户——巨峰天地淳和广场。站在这里,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图丨摄影 周德娟
山门两侧是著名易学家刘大钧教授撰写的楹联 :“鳌崂独壮哉,海抱神山山抱海;诸子俱来矣,贤传大道道传贤。”联语气势磅礴,视角宏大,既体现了崂山山海相依的自然特色,又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主体因素。没有“海抱神山山抱海”这样的地域交错,就没有雄伟壮丽的山海奇观。没有历代先贤们“贤传大道道传贤”的辛勤传承,就没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图丨摄影 吴红波
这两种因素有机结合在崂山,显示出先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的努力。华夏儿女之所以繁衍昌盛,与我们祖先对天地的谦和融合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山门的横批“天地淳和”既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赞美与祈望,又反映出人类对自己行为准则的规范。这也是古代人类对自然与自然保护理念建立的基础。
图 | 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 董志刚
探寻太清-太清宫牌坊
图 | 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 王华
走入太清游览区,太清宫牌坊映入眼帘,高8米,宽16米,白色花岗岩架构,四柱三门式。由底座、立柱、额枋和字板四部分组成,造型别致,庄重大气,自下而上分别雕有“事事如意”、“福禄寿”、“鹤鹿同春”、“十二生肖” 、“龙形”等雕刻,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其中牌坊的龙共有101条,象征着崂山太清宫在山东众多道家庙宇百里挑一;另外在牌坊的侧面用浮雕雕着蝙蝠、金钱和“寿”字,就是民间常说的“福禄寿喜”。
牌坊由棂星门衍变而来,最初用于祭天、祀孔。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功能演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以及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具有分割空间,装饰美化和纪念颂扬的功能。
图丨摄影 吴红波
太清牌坊阳面“崂山太清宫”5字为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闵智亭道长题写;阴面“阆苑圣德”为现任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刘怀远道长所题。“阆”字意为“空旷”,庄子外物曾记“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意指心胸宽阔;“苑”指花园,“阆苑”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隐《李羲山诗集》中有“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妻)鸾”。“阆苑圣德”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处。
图丨摄影 吴红波
牌坊后面左侧的这处摩崖石刻——“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刻记了崂山道教在我国道教中的地位。前方掩映在古树古木中的千年道观,就是著名的太清宫。
步入华严-华藏世界门
图 | 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 董志刚
要进入佛家的大千世界,必须通过华严游览区的“华藏世界门”。这座气度不凡的山门上雕刻着佛、菩萨、飞天和金刚力士等雕像,神圣壮观。
山门上方有三朵锻铜铸做巨大莲花,花瓣展向八方,毎朵莲花的花瓣上,都刻有一尊不同的佛手工艺造像,代表了佛门的一个思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山门中部为十大菩萨,因为华严宗非常崇尚“十”这个数字,用“十”表示“圆满”的意思。山门下方居中的是佛祖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1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涅槃。左、右分别是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应化道场为五台山。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大众认为是象征着理德、行德的菩萨。
从门前香水海中的巨大莲花到山门顶部的莲花,以及门体上的佛和菩萨也或立或坐于莲花,说明佛门与莲花之间的密切关系。佛经记载,佛祖从其母亲肋下出生时,朝着四个方向各迈出七步 ,步步生莲花,因此佛教视莲花为“吉祥”的象征。另外,莲花亭亭玉立的风姿和出污泥而不染的情操,象征着佛家清净无为。
山门拱顶刻有祥云、瑞草装饰的大莲花升腾的景象,门洞的两边分立着哼、哈二将。二者做了佛教的守护神后,被赋予了佛教门神的外表,除了鼓鼻、张口的特征外,其它一如寺院正统守护神密迹金刚的样子,上半身裸露,手持金刚杵,露牙睁目,凶猛可畏。世俗称之为“哼、哈二将”,佛教徒称之为“密迹金刚”。
两尊金刚神立于香水海中菩提树下,左边的背景是印度古代佛教建筑,右边的背景是中国古寺,两边壁画和拱顶向我们展示了2000多年来佛陀足迹由西向东发展的过程和佛教美好的境界。
拱首分别有楹联和碑文,上联是“七处九会一微尘中现华藏世界,自体常如何须神力”,下联是“五教十宗六法相里融森罗海印,菩提菩证遍照圆明”。这四十二字综述了华藏世界起源的过程。“七处九会”是指佛祖在七个地方讲过九次法;华严世界门即菩提场,为九会中的初会。
山门背面的中部立有华严十佛,与正面的十大菩萨不一样,它的下部是由佛祖释迦牟尼和观音、弥勒菩萨组成的法会场面,释迦佛与观音的右手均施说法印,一幅给众生说法谈经的景象赫然于眼前。右边的弥勒佛与我们印象中的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大为不同。常见的是唐代以后的形象,这里所采用的是唐代之前的形象。
世界门金刚墙下部刻有伎乐天菩萨二十二尊,各执不同乐器,弹奏天乐,似余音绕梁不绝,造型生动。山门左右墙有菩萨六尊,均为华藏世界门中诸大菩萨,左首为普德最胜灯光照菩萨、普光狮子幢菩萨、普宝焰妙光菩萨,右首为功德幢菩萨、普智光照如来镜菩萨、普宝髻华幢菩萨。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