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2
作为“海上名山第一”,崂山不仅以秀丽的山海风光闻名于世,更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历史上的崂山之最》系列,年代自汉唐至明清。其中文字部分由崂山文艺智库专家、崂山区民协主席王明伦老师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搜集遴选、归纳整理,书法、绘画等由相关艺术家进行主题创作。该系列旨在以图文并茂的艺术形式,宣传、推介崂山,为乡村振兴和文艺回乡助力。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并对谬误之处不吝赐教。
文字/ 王明伦
最早的崂山游记是《巨峰白云洞记》,作者为明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进士、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等职的即墨人蓝田。
该篇游记是作者于嘉靖壬午年(1522年)游览崂山巨峰时所写。其行文骈散结合、言简意赅:“即墨之东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劳山。劳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巅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旁有水泉,可饮以漱濯,甲于巨峰。”开篇用寥寥数语,即将崂山的地理位置和恢弘气势勾勒出来。作为崂山游记开山之作,该文被收入清代之后的多部志书中,广为流传。
国画作品欣赏
绘画/张风塘
《巨峰白云洞记 》
明·蓝田
即墨之东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劳山。劳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巅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甲于巨峰。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辨,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其所之矣。然地气高寒,又多烈风,非神完骨强者,不敢久居。其登也,缘崖攀萝,崎岖数十里,非有泉石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北泉山人,薄游海上,南访朐山,登琅琊台,北观之罘山,雄秀突兀,皆未有若劳山者也。《齐记》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是劳山之高,高于泰岳矣。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而朐山、琅琊、之罘, 以秦皇之游览也,人人知之。呜呼!山之见知与不见知而亦有幸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况于人乎?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