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景区资讯 >文话崂山丨别有洞天,探索岩洞风光!

文话崂山丨别有洞天,探索岩洞风光!

2023/02/16

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地处北纬36°05′~36°19′,东经 120°24′~120°42′。崂山东南两面濒临大海,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其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东部,西抵胶州湾畔,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青岛市区,形成了市区的十余个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 1132.7 米,是我国万里海疆上的第一高峰。自古以来便有仙山福地之盛誉,备受文人墨客推崇。

崂山系花岗岩山地,没有原生洞穴和溶蚀洞穴。现有之洞穴是由风化作用、重力作用或人工巧就而成的特殊洞穴。崂山的岩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岩块叠架洞,系岩体剥落,大石块叠压,其间空隙而为洞穴。第二类是石块滑落而成的特殊洞穴。第三类是人工修饰而成的包体洞,花岗岩中常见椭球状异性岩浆仓体,经人工剥离后,形成洞穴。崂山岩洞的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主要有慈光洞、明霞洞、华严洞、玉皇洞、白云洞等。

依类细分,崂山的岩块叠架洞,如:巨峰的寻真洞;上清的明霞洞、诗苑洞、云窟;北九水的观崂石屋、双石屋;华楼的黄石洞下洞;华严的华严洞、三仙洞、天波洞、高石屋;仰口的觅天洞、犹龙洞、白龙洞、白云洞等。石块滑落而成的特殊洞穴,系花岗岩体中,部分岩体被节理分割成块,后经风化、流水和重力作用,滑脱出来,原空间成为洞穴,如那罗延窟。人工修饰而成的包体洞,主要有:慈光洞、玉皇洞、黄石洞、玄真洞等。此外,崂山还有人工开凿的岩洞,如华楼的三阳洞、重阳洞。

崂山岩洞的分布广泛,其中较为著名的洞穴有慈光洞、明霞洞、玄真洞、那罗延窟、华严洞、犹龙洞、白龙洞、觅天洞、白云洞等。

慈光洞,位于巨峰游览区,在自然碑的西南侧不远处有一卵形石洞,洞中可坐数人,洞内岩壁上镌有明代著名僧人憨山手书的“慈光洞”三字和七绝诗一首。

明霞洞,位于太清游览区,是一个花岗岩叠架洞。洞前平崖突出,高筑成台,台下沟壑纵横,流水清澈,三峰环列,面对大海,每当朝晖夕阳,霞光变化无穷,因而有“明霞散绮”之称。

玄真洞,位于崂山明霞洞循径北上,洞口向南,洞呈椭圆形,高约2米,洞壁光洁,传为张三丰修真处。洞口镌“重建玄真吸将乌兔口中吞”数字,笔力遒劲,古拙,亦传为张三丰手笔。洞外东岩下另有小洞,口西向,名“三丰洞”。清末翰林庄陔兰诗曰 :“陡绝玄真窟,盘崖一径行。下云鸡抱卵,出海蚌还珠。中有光明镜,常悬日月符。三丰留口诀,玉兔养金乌。”
那罗延窟,位于华严游览区,四壁削立,底石光平,顶有圆孔,天光射入,十分明亮。窟门北向,踏梯石始可上,《华严经》中记载此处为菩萨聚居处,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曾在此坐禅。由那罗延窟顺涧北上,在绝壁下有一山洞,名华严洞。洞口东向,可俯瞰大海,洞前有平地,相传是明代黄宗昌初建华严庵的旧址。

犹龙洞,位于仰口游览区太平宫西侧,是一座花岗岩叠架洞,洞口东向与狮子峰相对,深广各数丈。该洞原名“老君洞”,明代隆庆二年 (1568 年 ),山东提学邹善来游崂山,游至此处嫌其名不雅,同游之即墨县知县杨方升取《史记》中“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也”之记载,遂将此洞更名为“犹龙洞”。

白龙洞,位于太平宫北,仙人桥东有一泓澄碧的潭水,名白龙潭,桥北有巨石结成的山洞,名白龙洞。洞额镌邱处机咏崂山七言绝句 20 首,字径10 余厘米,摩崖巨幅颇具规模,书写工整,刻工亦佳,极具文物价值。

觅天洞,位于仰口游览区天苑,洞由两侧高 70 余米峭壁夹缝中的多块巨石叠摞而成,盘旋曲折,离奇险怪。洞内忽而幽深黑暗,须秉烛而入;忽而异境天开,如豁然开朗 ; 忽而台阶蜿蜒,必拾级而上 ; 忽而石壁陡立,得攀梯而登。站在洞顶石台上,放眼远眺,海天一色,群峰竞秀,风光无限。

白云洞位于雕龙嘴村西行上山,海拔400米处,背倚危石,前临深涧。洞由四块巨石曡架而成,左青龙石,右白虎石,前朱雀石,后玄武石。洞额镌“白云洞”三字,是清代翰林尹琳基题写。洞后松树繁多,其中一株,老干盘曲,虬枝密叶,婆娑如盖,遮满洞顶,小枝斜出,探向洞外,从下望去,极像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龙,这就是崂山十二景中的“云洞蟠松”。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