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景区资讯 >跟着诗词游崂山丨我住崂山久,画图终日逢

跟着诗词游崂山丨我住崂山久,画图终日逢

2023/06/10

崂山,山海钟秀,人杰地灵,历史底蕴深厚,吸引了名贤文豪前来驻足,留下了绚丽华彩的诗词和脍炙人口的文章。崂山的千年文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也浓缩在一首首佳作中流传。特别策划《跟着诗词游崂山》,让我们在诗词中畅游崂山之美。本期,就让我们与诗歌同行,跟随林砥生感知崂山的诗意生活。
《我住崂山久》
林砥生

我住崂山久,画图终日逢。
霞飞金洞竹,潮压汉祠松。
漠漠蔚儿泊,茫茫梯子峰。
归途云气满,犹自荡心胸。


我住崂山久,连村事事佳。
野樵斫枯竹,海客醉浮槎。
潮落儿争蛤,春深女摘茶。
黄精谁采取,少妇艳如花。


我住崂山久,仙乡俗最醇。
垂纶花绕港,醒酒竹宜人。
嫁娶欣从俭,盘飧不厌贫。
偶邀村叟话,强半葛天民。
图丨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 刘明元
我住崂山久
林砥生,名钟柱,清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人。光绪五年(1879)举人,曾在崂山塘子观教授10余年,写有《雕龙嘴望海》、《文笔峰》、《鹤山》、《骆驼峰》等吟咏崂山的诗篇。清黄肇颚《崂山续志》:“观居修真庵南六里,友人林砥生居之。砥生,掖人,名钟柱,己卯举人携家避嚣于此。深有志于崂山之志……”
图丨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  李域永
诗人以“我住崂山久”为题,三首诗皆是以“我住崂山久”开头,并在本诗中贯穿始末,在这句诗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感情路线”。
这三首诗分别是作者对崂山的三种不同的认识:观山色——阅人情——移人性。也是随着“居崂山”的不同时期,作者的情感上发生的变化。
图丨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 刘明元
第一首:居于崂山,终日相对可餐的山色,流连于崂山蔚竹庵、梯子峰等。每到归时,带着满袖的山色云气回家,心还留在无尽的山色之中。这首诗是诗人对崂山风光的赞美,诗人刚入崂山,对它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自然之色的层面上。
图丨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 刘明元
第二首:居于崂山,看到山中人家的生活方式,砍柴仅砍枯树,打鱼人悠然地醉卧渔船,孩子们争相捡拾退潮留在滩上的蛤蜊,农家女轻柔地采摘茶叶。
图丨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 刘明元
也许只有这样的淳朴生活,才能造就出美艳的女子吧。这是诗人居于崂山,对崂山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图丨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 刘明元
第三首:居于崂山,被淳朴的民风和仙气感染,诗人也开始了潇洒闲适的生活,也可以融入到淳朴的民风中。
图丨摄影 孟宪鹏
有时和山中老翁闲谈,发现他们都是智慧之人,自己也不禁被感染。这是诗人对崂山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是久居崂山,被崂山“移情”所致。
图丨摄影  曲瑞先
历史为本,文化为魂。在岁月长河中走过千年的崂山,与诗歌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一起跟着诗歌游崂山!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