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0
海上仙山出名道,名道造就一仙山。千百年前,李哲玄、刘若拙、丘处机、张三丰等著名道人在这里留下足迹,如今关于他们的传说依然在这里流传。太清宫的“逢仙桥”旁,有一株榆科植物——糙叶树,树高约19米,树冠极大,主干虬曲,结节突出,形状极似龙头,故又被称为“龙头榆”,现已成为游客必经的祈福之地。
“摸摸老龙头,一世永无愁;摸摸老龙尾,做事有头有尾;摸摸老龙背,长命到百岁”。跟着导游重复这些吉利话时,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此树是五代时期崂山著名道士李哲玄在建造太清宫“三皇殿”时亲手栽植,树龄已有1100 余年的历史。
龙头榆的传说
《太清宫志》记载“树在逢仙桥北段之右,系唐代李公所栽,约三十余围,高约十余丈,形状奇古,宛若苍龙俯窥,垂枝及地,荫可数亩。虽千余年古株,而干无枯容,皮无裂意,盖受露蔚之滋,溪流之润,以毓成奇伟之观之也。”此树是五代时崂山著名道士李哲玄亲手所植。
李哲玄来到崂山后,在原有的“三官殿”和“三清殿”基础上,又建起了“三皇殿”,进一步完善了太清宫的建筑布局,并率领宫中道士重修道路,栽植树木花卉,整理泉池及水排沟渠,使太清宫的园林提高到当时国内同类庙宇的最高水平。
“龙头榆”旁有一大石,刻有“逢仙桥”和宋太祖赵匡胤敕封崂山道士“华盖真人”的记事。相传刘若拙在一个大雪后的除夕清晨,在此处遇到一位老人,交谈一番后,觉得老人的学问高深。待老人离去时才发现半尺深的积雪上竟没有老人行走的脚印,方知遇到了仙人,而这仙人,正是这“龙头榆”修炼成仙的化身。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