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景区资讯 >名家笔下的崂山丨贾平凹:走了一趟崂山太清宫

名家笔下的崂山丨贾平凹:走了一趟崂山太清宫

2023/11/09

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是我国大陆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拥有美妙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从古至今,引来了无数名人到崂山旅游、修行、布道,如古代的李白、苏轼、黄宗昌、蒲松龄等历代文人墨客,如近现代的叶恭绰、杨振声、梁实秋、沈从文、蹇先艾等,如当代的吴冠中、臧克家、贾平凹、张炜等。他们游览崂山留下经典名作,予人以美的享受与思悟之妙,是心灵与山水的对话,是意象崂山文化符号的生动呈现。
现上线专栏【名家笔下的崂山】,邀读者朋友们共同品读古今名家笔下的崂山,更加深刻地感知崂山的内涵与风韵。
《走了一趟崂山太清宫》
作者:贾平凹
作者简介
陕西丹凤人,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西安市文联主席,著有《满月儿》《秦腔》《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等。
即便没有太清宫,崂山也是道山。因为崂山只有两种颜色:乱起的白石和石缝里的绿木;白而虚,绿而静,正是“虚白道可集,静专神自归”的意思。
先有了道山,再有了太清宫;来太清宫修行的就非常多,有人,也有树,树比人多。
树在宫院里似乎都随便站着,仔细看看,又都有方位。那些特粗特高的,每个院落里都有:或单独挺立,挺立成一个建筑;或两个并排,树身隆着从上而下的条棱,如绷紧的肌肉;或五个六个集中了,一起往上长,却枝叶互不交错。这些树极其威严,碰着了只能仰视。而更多的树,是年轻的,也努力地向上长,他们的皮纹细致,如瓷的冰裂,还泛一种暗红色。可能是数量多的缘故吧,前边院子里有,后边院子里又有,感觉他们一直在走动,于你的注意中某一个就蓦然地站住了。
有的树已经很大了,却周围一圈小树,以为是新栽的,其实是自生的,大树枝叶扑拉下来,遮得看不到天空。而小树的叶子涂过蜡一般,闪着光亮,如是一堆眼睛,那是长者给幼者交代事情吗?这样的树只能远远看着,不好意思近去。当然也有或仄或卧的树了,他们多在墙角和塄沿,太阳照着,悄无声息地打盹。也有老树,树干开裂,如敞了怀,那黝黑的粗桩上新生了一层叶子,几乎没有风来,叶子也在反复,像是会心地无声地笑。每个院落的窗前就是那些小树了,枝叶鲜亮,态度温柔。而院墙之外,小路拐弯处,那些树就不严肃了,枝条拉扯,藤蔓纠结,蝉也在其中嘶鸣,只待着宫里的钟声一响,才安静下来。
六月十五日的上午,我走了一趟太清宫,走着走着,恍惚里我也走成了一棵树,是一棵小叶银杏。当时一只鸟就在我头顶上空叫,我怔了一下,并不知鸟在叫什么。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