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
近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董宇辉向世界推介山东的儒家底蕴与人文魅力,引用了至圣先师孔子那句穿越千年依然闪光的话——“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这不仅是儒家的行为准则,更是一把解锁山东文化底蕴的钥匙。而这份智慧,在海上仙山——崂山,得到了最生动、最磅礴的诠释。
作为我国罕有的儒释道三教共生之地,崂山的儒家文化从未局限于书本典籍。它化作山间书院的琅琅书声,融进古建筑庭院的砖瓦草木,更沉淀为崂山人 “和为贵” 的处世之道,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在山海之间读懂儒家智慧的真义。

图丨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 刘明元
01 缘起 · 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邀约
崂山的儒家故事,始于东汉末年的一缕书香。大儒郑玄为避战乱,携弟子登临崂山,在山谷间筑庐授徒,创办康成书院,开启了崂山儒学传播的先河。彼时,松涛为幕,山石为案,郑玄在此注解经书、传扬礼教,让 “仁义礼智信” 的种子,在山海之间生根发芽。
此后数百年,华阳书院等学堂相继兴起,元明清三朝更是达到鼎盛。康有为、顾炎武、蒲松龄等文化名人纷至沓来,或讲学著述,或题诗咏怀,让崂山的儒家文脉愈发厚重。
聚光灯下,董宇辉的娓娓道来,让“好客山东”的形象更具深度,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来亲身感受这片土地的文脉与气度。当我们循着这份邀请,从曲阜的庙堂走向齐鲁的山水,会发现儒家思想早已融入山河的肌理。而崂山,这座被誉为“海上仙山”的灵秀之地,正是感悟这份“礼”与“仁和”的绝佳之地。
02寻道崂山 · 山海间的“三非”智慧
崂山的儒雅,不在一砖一瓦,而在于山海与人文交融的每一个瞬间。孔子的“三非”箴言,在这里化作可游、可感、可悟的风景。
• “非礼勿视” → 在崂山,目之所及皆成礼这不是封闭,而是选择将目光投向最壮丽、最纯净的风景。当你立于巨峰之巅,看云海翻涌,观碧波万顷,这天地间最宏大的“画卷”,便是自然之“礼”。当你漫步于太清宫的千年银杏下,看金叶与红墙相映成趣,这岁月静好的和谐,亦是人文之“礼”。崂山教会我们,何为“美”的尺度。
• “非礼勿听” → 在崂山,耳得之声皆为序这并非隔绝,而是学会倾听最纯粹、最本真的天籁。屏蔽尘世的喧嚣,你听到的是太清湾潮水拍岸的节奏,是潮音瀑潺潺流水的吟唱,是穿过仰口松林间的风声。这些自然之音,涤荡心灵,让人回归平静与本真,这不正是内心最期待的“秩序之音”吗?
•“非礼勿言” → 在崂山,心怀敬畏而行这非噤声,而是懂得在自然与历史面前,保持谦逊与敬畏。面对“山海奇观” 的摩崖石刻,任何轻浮的言语都显得苍白。崂山拥有丰富的石刻资源,这些石刻是崂山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图丨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刻 位于太清游览区,沿蟠桃峰石梯北上
【摩崖石刻 儒家思想在崂山的印记】
明代山东提学邹善游崂山慨然四叹,写下《明崖赋》:“闲玩明明崖,日月递来往,沧波渺无涯,空明绝尘想。”在仰口狮子峰上的“明明崖”石刻,更深层次的含义可能指向了心灵的澄明与超然,在自然美景面前忘却尘世纷扰、心灵得以净化的感受。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四月,时为山东巡抚的崔应阶曾在即墨县令的陪同下来游崂山,崂山的山海奇观让其诗兴大发,留有《闻晓钟登狮峰观日出》、《华楼》、《巨峰》、《黄石宫》、《华严庵》、《上清宫》、《玉鳞口》、《美人峰》、《大崂观》等诗刻石多处,其中《闻晓钟登狮峰观日出》和《玉鳞口》两首诗分别赞叹了崂山十二景中的“狮峰观日”和“岩瀑潮音”。
《明史》有传,陈沂凡游经名山大川,必作图赋诗,以纪胜游。明嘉靖十二年(1533)九月,陈沂与蓝田等同游崂山,历时五天,“行三百余里”,并撰写《鳌山记》,详记崂山景观和游程,对崂山各处景观介绍颇详,蓝水认为,崂山游记中以陈沂此文为最早。狮子峰石洞口有其题写的篆书“寅宾洞”三字和诗一首:“潮涌仙山下,楼台俯视深。赤栏横海色,碧瓦下峰阴。片石千年迹,孤云万里心。举杯清啸发,振裳欲空林”。
“寅宾洞”三字源自《尚书》中的“寅宾出日”,表达了恭敬迎接初升日出的意涵,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现象的崇敬和赞美
这些遍布山中的摩崖石刻,本身就是文人雅士、官宦名流抒发情怀、记录见闻的体现,也是儒家思想在崂山的印记。此时,沉默是最好的表达,内心的震撼与思考,便是最崇高的敬意。崂山以其磅礴,教会我们何时该“无言”,何时该内省。
03山海与儒雅的共鸣
崂山,从来不只是道教名山,自汉代大儒郑玄在此开帐授徒,著书立说,儒家的文脉便在此深深扎根。山的沉静与稳固,象征着仁者的敦厚;海的辽阔与包容,隐喻着智者的通达。
这便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崂山最极致的体现。儒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在这里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你每一步攀登、每一次远眺时,身体力行的体验。
赴一场山海与心灵之约董宇辉的邀请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化之门好客山东,诚邀天下宾朋,崂山有礼,静待君来。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
服务号
微博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