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景区资讯 >景区乡土树种造林取得明显成效

景区乡土树种造林取得明显成效

2009/11/06

    近年来,随着崂山生态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崂山风景区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坚持多栽乡土树种,用优良乡土树种对景区风景林进行调整改造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积极推进乡土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研究。先后向国家林业局、市林业局提报了《珍稀树种培育基地建设示范项目》、《青岛市日本落叶松采种基地建设项目》等研究课题并获得批准。积极开展乡土树种研究,将山樱、映山红、花楸、三桠乌药、榉树、紫椴、赤松7个树种共1334亩做为崂山珍稀树种保护起来,并补植造林山樱、映山红270亩,定向抚育花楸、榉树、紫椴、三桠乌药、赤松1064亩,有力推动了崂山乡土树种的繁育与推广工作。为进一步做好乡土树种繁育研究,还积极向国家林业局申报了《青岛重点生态树种花楸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随着该项目的落实,将进一步加强乡土树种繁育与推广建设。二是深入开展崂山乡土树种繁育基地建设。在北九水建成崂山乡土树种繁育基地5亩,共成功繁育花楸、水榆、红楠、野茉莉、鸡爪槭、山桐子、朴树、黄连木等10余个乡土树种近10万株,其中花楸营养杯苗木6万余株,红楠营养杯苗木近2万余株,有效地保护了崂山优良的乡土树种种质资源。三是充分利用乡土树种进行林相改造。利用乡土树种花楸、鸡爪槭、元宝槭、映山红、水榆等树种,在巨峰游览区大力开展风景林改造工作,改造面积达600余亩。将繁育的乡土树种应用于景区林分调整和低效林改造,先后在巨峰游览区利用花楸造林50亩、利用山樱造林40亩,成活率均达到98%以上。四是进行常绿替代树种选择研究。红楠是楠木类最耐寒的一种,其四季常绿,能够抗海风、海雾,是前海一线黑松的主要替代树种,崂山为其生长分布的最北端。景区连续两年利用红楠在流清游览区开展林下造林试验10亩,成活率达到98%以上,进一步提高了崂山风景区林分质量,优化了林分结构,有力推进了生态崂山建设。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单位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订阅号服务号微博
服务热线:0532-96616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