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乡土树种增色崂山
2010/09/15
从本月底开始直到深秋,崂山的花楸、水榆、红楠、鸡爪槭、白乳木等珍稀乡土树种进入观赏性最强的时节,崂山将呈现红叶漫山的壮观景象。
崂山被称为青岛的 “绿肺”和“后花园”,分布着丰富的珍稀乡土树种,有保存良好的野外种群,构成了色泽斑斓,五彩缤纷的景观效果。如红楠是楠木类最耐寒的一种,崂山为其分布的最北端,四季常绿,抗海风、海雾,是前海一线黑松的主要替代树种;花楸、鸡爪槭、迎红杜鹃等乡土树种,春观花、夏遮荫、秋观果观叶,四时皆景。
崂山景区一直致力于崂山乡土树种的调查与研究,先后筛选、繁育红楠、花楸、水榆、野茉莉、玉玲花、鸡爪槭、山桐子、紫树、朴树、黄连木、枫香、白乳木、女贞、野柿子、天目琼花15个树种、10万余株,其中花楸营养杯苗木6万余株,红楠营养杯苗木近2万余株,有效地保护、保存了崂山优良的乡土树种种质资源。 2008年开始,崂山风景区用乡土树种进行林相改造,如利用花楸、鸡爪槭、元宝槭、映山红、水榆等树种在巨峰景区大力开展风景林改造,面积达600余亩,达到增色、增景、增绿的效果。他们还将繁育的乡土树种应用于景区林分调整和低效林改造,先后在巨峰游览区利用花楸造林50亩,利用山樱造林40亩,成活率均达到98%以上;连续两年利用红楠在流清林区大平岚开展林下造林试验10亩,成活率达到98%以上,进一步优化了林分结构,有力地推进了生态崂山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