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在即墨县东南七十里。史称秦始皇自琅琊北至劳盛山,说者谓盛即成山,劳则今所谓崂山者是也。山三面环海,上有狮子岩,可以观日。
三十九年夏,余阅兵至即墨营,闻其胜,特往游焉。是为四月十有四日,是夜,宿华严庵,黎明登岩观日,是日无云无风,海水澄碧如镜。少焉,红光昱耀,变为万顷盿池,一线金光,横凝天末,稍腾而上,其下如有承盘,又上顶如戴冠,已忽下束其口,而其顶甚平,作覆瓿之状,再上形如八角,先是如盘、如冠、如瓿,日上下皆带绀紫之色,至八角时,其色正赤,又腾而上,形始全员。时同观者,莱州守王腭、胶莱运判谢洙、即墨令崔云□、参将丰伸、守备李进忠、千总鲍瑛、国子生高源,凡八人所见皆同。
往时观日者,多於泰山之日观峰,然距海甚远,兹山逼近海滨,所见尤的。顾前代观日出者,但云浮金万里,以是为宇内之奇观,如余所见其形状且数变,昔人未有言及者。余谓,物形虽方斜廉钝之不同,悬诸高处,仰而视之,无有不见为员者。天文家言,月形多凹凸,填星形如瓜,旁有二小星如形,岁星四周,有四小星绕行不息,太白光有盈缺,如月之弦望,用窥远镜观之,尽人皆可得见,日光炎烁,隔镜辄得火而燃,非如星月之可以仰窥,惟初出时,光不甚赫,而目之平视为最真,故独能有以穷其变。其色带绀紫者,窃谓积阴之气,为初阳所逼,非日之本形,其正赤者,乃为本形。余今所见,盖可补历代天文志所未及,则谓日形八角,其说自余始发之,亦奚不可。
【作者简介】徐绩,字树峰,清代汉军正蓝旗人,举人出身,乾隆初年捐纳通判,累官至山东巡抚,后又在河南、京师、新疆等地为官,嘉庆十年(1805年)辞官。徐绩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甲午因兵事来即墨县,曾游崂山,撰写了《崂山观日出记》和《崂山道中观海市记》。《崂山观日出记》一文原在华严寺有刻石,今已不存,该文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5016号-1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
邮编:26606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184号